淺談PLC變頻控制柜日常工作時的原理
PLC控制柜的工作原理由PLC、繼電器、端子等部件組成,其中PLC為核心部件。想要了解PLC的工作原理,就要從PLC的工作原理和過程開始。PLC投入運行后,PLC的工作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輸入采集、用戶程序執行和輸出更新。以上三個階段稱為掃描周期。在操作過程中,PLC中央處理器以一定的掃描速度重復上述三個步驟。
當用戶程序運行時,PLC控制柜總是從上到下掃描用戶程序(梯形圖)。PLC控制柜掃描每個梯形圖時,總是先掃描梯形圖左側由接觸點組成的控制線,然后對由接觸點組成的控制線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邏輯運算。然后,根據邏輯操作的結果刷新系統RAM存儲器中邏輯線圈對應位的狀態;或刷新I / O圖像區輸出線圈對應位的狀態;或者決定是否執行梯子圖中指定的特殊功能命令。
當其他的狀態和數據輸出點和軟件設備I / O圖像面積不會改變在I / O圖像區域,但狀態和數據I / O圖像區域或系統RAM存儲區域也可能改變,和一個梯形圖上面安排的,它的程序執行結果將在那些用過線圈的梯形圖或下面排列的數據中發揮作用;由它刷新的邏輯線圈的狀態或數據只能對其上的程序有效,直到下一次掃描。當程序執行時,如果使用了立即I / O指令,則可以直接訪問I / O點。
即使使用I / O指令,輸入過程圖像寄存器的值也不會更新,程序直接從I / O模塊中提取值,這與實時輸入不同。PLC掃描完用戶程序后,進入輸出刷新階段。同時,CPU根據I / O圖像區對應的狀態和數據刷新所有輸出鎖存電路,然后通過輸出電路驅動相應的外部設備。此時,是PLC的實際輸出。